当前位置: 首页 > bet356体育亚洲版 > 正文

曾彩霞:大学的“空气作用”

【来源:联合早报 发布日期:2014-05-12 】

看到沈裕生先生的《学校真的了解品格教育吗?》(《联合早报·言论》8月18日),对学生品格培养的重要性做了阐释,对此颇为认同。近些年,世界各国对教育都赋予很大的关注,这也是对人才重视的一种体现。

在中国,对教育改革的呼吁更是一年胜于一年,如对高考改革的呼吁,自主招生的出现以及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诞生。但是在政府及专家呼吁教育改革并提出各种问题和对策时,大都关注体制方面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,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却是很少关注,对学校文化建设在学生品格塑造所起的作用更是少之又少。如现在,家长对孩子在音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,却很少听到家长对学生的性格培养倾注了多少心血。到了大学,学生所追求的也更为务实,希望能够立刻见到效果,如大学生热衷于各种证书的考试。

但是,在一个人的培养发展中,品格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。一个有能力但品格不高的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,要远远大于一个无能的人。作为一个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,现在大学生的品格培养对未来整个社会的建设举足轻重,而作为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的大学,其本身的文化对学生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。

如今,教育多以书为主体,非以人为主体。其实教育是一种“人”与“人”的关系。在美国第二十八届总统威尔逊(Woodrow Wilson)曾说,看书不一定使人成为有思想的人,但是与思想者交游普遍可以使人成为有思想的人。可见,学校教师的作为和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之大。

前段时间,中国有24岁的女孩破格提升为“副院长”引起人们对公义的怀疑和担忧,其实更令人担忧的是此举对就读的学生将产生的影响。但凡真正有效的教育都是“空气作用”,受此空气熏陶,便见贤思齐,以求不落人后。若空气浓厚,则上行下效。但如空气卑鄙凋敝,即便课堂大讲仁义,学生必难以认同,毕业后丧廉耻者,不足为奇。

每每在批评大学难以培养好的人才时,却忘了大学“空气”营造之重要。去年,中国某大学校长在一次论坛上,公开批评某些大学教师和学生出现功利化现象,称“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。其实,教师和学生的功利化,正是受整个大学功利化空气的熏陶,而最终体现在某些教师和学生身上。

任何价值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,都是社会灌输的产物。当整个校园空气中充满了功利,缺乏公义,处在学校结构中最底层的教师和学生,作为个体难以成为道德的捍卫者,只能被迫趋于功利化。教师和学生的功利化只是学校功利文化的一个缩影。如上级行政机关能够对学校事务产生间接影响,甚至直接干扰学校行政人员的任命,教师职称的评定等,从而导致有些教师不用心做学问,而一味的花心思攀“高枝”。这些教师屡屡获得成功的案例,又会让其他教师和学生争相效仿。某些教师即使道德败坏却能名利双收,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对他们进行德性的教育,他们所教与所看到的现实之间脱钩,难以让他们信服课本所学,其身不正,难以使人服其所说所教,如此恶性循环。

为此,如果学校没有建立良好的大学精神及校园文化,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负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当教师因为走捷径而变得谄媚、功利、品格堕落,却最后为此取得利益,难免会树立一种“榜样”的作用,对处在人格培养期的大学生来说残害至深。因此,学生人格的培养应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开始。如果只批评这些学生,忽视大学文化对其影响,岂非等于向和尚借木梳一样无理的要求。

所以,首先应该在学校里塑造一种良好的空气,如果此空气不养成,要解决大学人才培养的问题,也只能是隔靴搔痒。

(作者任职于上海bet356体育法学院)